第190章 撤藩
    摘去顶戴王冠,扒去王者冕服。
    失去了光泽的刘彭祖、刘端、刘寄、刘舜,与庶人无异。
    事实也是如此。
    “颁诏吧。”
    “有上意。”
    绛伯行至御阶之前,诸侯王们和中外两朝公卿、列侯、宗室大臣微微躬身,四王的终途到了。
    “赵王刘彭祖,巧诈奸佞,卑下奉承,构陷国臣,累触朝廷禁忌,而不加以悔改,为虚无缥缈之说所忠,勾结匈奴,险致大汉江山社稷于危地,罪不可赦,即褫夺诸侯王爵,于宗室族谱除名,赐三尺白绫,令其自尽!”
    褫夺王爵、宗族除名、赐令自尽。
    王公们震惊不已。
    大汉立国以来,从未对刘氏诸侯王有如此严厉的惩处。
    上一个能类比的,就是淮南厉王刘长了,在孝文帝时骄纵跋扈,与匈奴、闽越首领联络,图谋叛乱,事泄被拘。
    朝臣议以死罪,孝文帝赦免了他,废其王号,谪徙蜀郡严道邛邮,途中,刘长绝食而死。
    不过,孝文帝、淮南厉王是亲兄弟,而上君、赵王是侄儿和伯父,哪怕赵王与当今陛下是亲兄弟,关系又隔着一层。
    夺爵、除族、赐死,虽然严厉,但也不是不能理解,只是,此为杀戮同姓诸侯王之端,让无数人为之心惊。
    刘彭祖立刻晕了过去。
    宗正卿刘辟强指令属官将之押入宗正狱中,待其醒来,再奉上白绫。
    “胶西王刘端,残暴凶狠,荒淫无道,藩国中事,多有不端,今涉勾结匈奴,虽非有意,然非无辜,罪不可恕,即褫夺诸侯王爵,打入宗正署,永年不得出!”
    褫夺王爵,圈禁至死!
    王公们默然无声,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,刘端在就藩这二十多年了,简直无恶不作。
    凡前往胶西任相国、二千石级的官员,如果奉行大汉律法治理政事,刘端总是找出他们的罪过报告朝廷。
    如果找不到罪过,就设诡计杀死他们,而且所设诡计的办法穷极变化,令人防不胜防,在刘端手下,仅董仲舒一人脱逃。
    胶西国虽是小国,而被杀受伤害的二千石级官员却一点不比赵国少。
    平日里,刘端仗着自己痿病无后,百无禁忌,对抗朝廷政令,掺和天下之大不韪之事,被发现后,仍不知悔改,意欲携众欺君逼宫,行为恶劣,性格更加恶劣,理应享受仅次于刘彭祖的惩处。
    不过,以刘端的性格,圈禁至死,或许比直接死了还难受、痛苦。
    刘端也晕了过去。
    天潢贵胄,他没有自戕的勇气,但想到被关入不见天日的高墙直至死去,心中的恐惧是无法形容的。
    宗正卿刘辟强再次指令属官,把人从宣室殿抬入宗正狱中,好生看管。
    “胶东王刘寄,于藩国中多有不法,淮南王反时,备战车弓矢,意图不轨,今又涉勾结匈奴事中,野心勃勃,全然不知忠恕之道。”
    “常山王刘舜,骄纵怠惰,多有淫乱之事,屡犯法禁,今涉勾结匈奴事中,蚩蚩蠢蠢,畏影恶迹。”
    “即褫夺诸侯王爵,废为庶人,交于长安王宅,修身养性,读书明理,非诏不得出。”
    褫夺王爵,禁足王宅。
    惩处又降了一等。
    让王公们好奇的是,长安城此前只有国邸,何时修建了“王宅”?
    但也不是大事,随着建章宫、桂宫、北宫、明光宫四宫改建为华府,几万座华府,随便一座都能做“牢狱之用”。
    命保住了。
    而在命之外,什么都没有了。
    刘寄、刘舜不知是该庆幸还是悲伤,跪地叩首,“谢上君隆恩!”
    夺爵禁足,不必宗正署再做看管,殿卫入殿,带走了他们。
    连夺四王爵。
    大殿里的气氛压抑到恐怖。
    御史大夫张汤犹显不够,再次站到大殿中央时,其他十二位诸侯王明显恐慌了。
    事到如今,诸王再迟钝,也能看出上君有意撤藩入汉,完成集权,作为上君手中最锋利的刀,张汤接下来要做的事,已经不难猜了。
    上呈诸侯王们罪状!
    之前赵人江齐入京,大肆宣扬了诸侯王们的累累罪行,上君、朝廷却始终没有加以追究,诸侯王们经过短暂的不安后,以为上君放过了他们,万万没想到,不是不算账,而要算总账。
    大势压头,怎么翻?
    “臣启上君,随着诸侯王们入京朝见,一些有关诸侯王们的风言风语,也随之在长安城乃至天下蔓延开来,事涉皇家威严,臣不敢有丝毫武断,于是派出绣衣直指御史查察,而今据实禀奏。”
    张汤取出章疏,呈过头顶,“甾川王刘建,污祸诽谤、挑拨事端,济北王刘胡,骄纵不法、欺君悖主,城阳王刘彭离,杀戮利民、作恶无数……楚王刘注,贪图享乐、不理国政,以上十二王,横行朝野,劣迹昭彰,当为国法所不容。”
    刘据没有看,而让绛伯传于中外两朝公卿、列侯、宗室大臣阅览。
    十二王中,除了楚王刘注、河间王刘基以外,皆有明显恶罪。
    贪图享乐、不理国政,把藩国事务都交给国相处置,整日欢愉,这就是刘注、刘基为了让大汉君主、朝廷放心的方法,以表明自己无异心、无争心、无雄心。
    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懒政、怠政,由于拖延引发了一些本不该出现的民情、民乱,汉家十六诸侯国中,楚国、河间国盗情排行前列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楚王、河间王无有不法之事,至于甾川王刘建、济北王刘胡、城阳王刘彭离等十王,哪一个都没有放过藩国百姓,王法,就真的成了他们口中的法。
    “你们都是高皇帝的骨肉,寡人的亲族,寡人先前送给你们几句话,可谓有言在先,今罪孽滔天,你们说,寡人该如何?”刘据望着诸侯王们,叹息道。
    这个“有言在先”,是不是先的太晚了些?
    诸侯王们顾不得心中腹诽,纷纷离开绣墩,跪倒在地,“臣等有罪!”
    领头的楚王,忽然想起了族叔宗正卿此前的密信,这一瞬间,似乎全明白了,以膝作腿,上前道:
    “臣自愿上交王府三护卫,入长安王宅修身养性、读书明理!”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