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0章 归兮
    秋风萧瑟。
    董仲舒沟壑纵横的面孔上,满是饱经风霜忧患的担心,甲之年,全然不见稳健之色。
    吾丘寿王惊愕有顷,以为孔家西逃的事动摇了人心中的儒家圣京,引起了董仲舒的不满,亦或者董仲舒担忧孔家到来后,影响了自己在陛下心中的位置,委婉劝慰道:“老师,孔家人也是人,得活着。”
    孔家不离曲阜城,一旦诸子百家子弟来袭,结果恐怕不比儿家、董家好多少。
    至圣世家是大族,上下有几千人,这要是指着讨饭、接济过活,是很容易饿死人的。
    提前弃京西狩,免遭诸子百家子弟洗劫,既保留了至圣世家的体面,也保留了卷土重来的可能,在他看来,没有什么不对的。
    董仲舒知道门生是误会了,但没有解释,而道:“出了曲阜城,孔家人都活不了!”
    “老师,这从哪说起啊?”
    吾丘寿王十分不解,但见董仲舒指了指天,继续说道:“上君是能让孔家人都活不了,但如果上君想要孔家死,在或不在曲阜城,孔家人都活不了。”
    这天底下,上君想让人活下去,可能无法完全做到,但想让人死,却根本活不了。
    就以老师为例,只能与陛下如影随形,依靠着苍龙庇佑,才得以苟延残喘。
    吾丘寿王慨然说道:“上君从来没有针对儒学,更不可能为了打压儒家,而屠灭数千圣人后裔,老师,您多心了。”
    虽然是“敌人”,但他也要承认,上君始终以仁恕示人,一些时候,他都觉得上君的仁恕近乎软弱,这样的圣主贤君表率,怎么可能下令屠戮至圣世家呢?
    “上君不会做的事,难道其他人不会做吗?”
    “老师是说太子宫卿,那就更不可能了,史书的经验在那,属臣的过错,总会找到主君的身上,掩耳盗铃的手段,弟子相信上君不会的。”
    “愚蠢!”
    董仲舒老脸有几分羞红,被恼怒遮了过去,“难道我儒家就没有其他敌人了吗?”
    举世皆敌。
    这本是儒家内部对其他存在的认识,儒家立志于要打败所有存在,打造一个“儒道天下”,数百年来,儒家也是这样做的。
    打压其他思想,打杀其他门徒,整合吸纳其他精华……儒家如此看世人,世人自然也如此看儒家,举世皆敌,是相互的。
    哪怕在暴秦时期,儒家都没有这般劣势,所以不必担心敌人们怎么样,现在不一样了,没有什么比落井下石更轻易的。
    董仲舒对弟子没有清晰地认识当前儒家处境而羞恼,这点遮羞布都留不下了。
    “诸子百家?”
    吾丘寿王心中一紧,又是一松,摇摇头道:“至圣世家西狩很是迅捷,而且十分隐秘,等诸子百家反应过来,人都到南阳了,卧龙之地,谁人敢造次。”
    孔家专挑小道行进,片刻不停,一个昼夜便能行进百二十里,几乎是强行军的速度,十日就能抵达宛地,这一手时间差,诸子百家想要报复,时间上也来不及。
    “如果朝中没有张汤的话。”
    “如果朝中没有张……”
    吾丘寿王下意识地重复了董仲舒的话,忽然觉察到了不对的地方。
    即便孔家人伪装的再好,路线选择的再隐秘,只要不是全程上山入水,就会被人注意到,以绣衣直指御史的能力,稍微核查一下,就能获悉全貌,传信入京。
    作为法吏的张汤是不可能放弃这个“绝圣”机会的,就算自己不动手,也可以让诸子百家动手。
    吾丘寿王额头见汗。
    见弟子明白了,董仲舒直接问道:“路舆呢?”
    “在这。”
    吾丘寿王拿出了一副舆图,是孔家随信送来的,起点、终点是确定的,路线却有几条,连孔家自己都无法确定会怎么走,但董仲舒却注意到一个严重问题。
    孔家为了尽快到达,所有的路线基本都是从鲁地直插豫地,更要命的是,在进宛之前有个共同的交汇点。
    陈蔡!
    春秋时期,孔子受楚昭王邀请赴楚,率弟子途经陈蔡两国交界处时遭围困,孔子师徒被围于荒野七日,期间粮草断绝,弟子多病倒不起。
    儒家称之“陈蔡绝粮”,或“在陈之厄”。
    孔家不知道是为了悼念先祖,还是一时疏忽,陈蔡之间,成了必经之路。
    “孔家西狩几日了?”
    “八日……”
    吾丘寿王脸色苍白。
    如果时间推算没错的话,此刻的孔家车队,就正在陈蔡之间。
    “老师,要派人去救吗?”
    “来不及了。”
    董仲舒长叹一声,“且看孔家的命了,愿先圣保佑。”
    和公孙弘一样,努力让公羊成为显学的董仲舒,对“本家”没有太过在意,虽说在努力把孔子推崇到至高位置,力求“天不生仲尼,万古如长夜”之传说,孔家,在他们眼里,一直是吉祥物的存在。
    而今,吉祥物可能要死了!
    董仲舒说不难受是假的,但更难受的,是吉祥物还提前把“圣地”弃了。
    如果吉祥物能挺过这一劫,在南阳这尚有再造圣地的可能,如果不能……从今以后,儒者,没家了。
    董仲舒长恨,为什么少智的人总喜欢多动呢?
    共功制、圣族西狩……和这群愚蠢的家伙一块,何时才能振兴儒家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夕阳暮色中,孔家车队辚辚驶过了弦歌台,为了急行,孔家人连车都没下,孔延年、孔安国等人站在车上遥遥地向先祖受难之地拜了几拜,祈求祖宗保佑之时,不由得潸然泪下。
    “礼乐崩坏兮,瓦釜雷鸣
    高岸为谷兮,深谷为陵
    痛我生民兮,遍地哀鸿
    念我大同兮,恍若大梦
    天命何归兮,四海飘篷”
    驶入无名山谷,孔安国在骡车上踏步舞剑,大袖飘飘,剑光摇摇,俄而长歌,歌声中充满了悲壮的幻灭。
    孔家人人肃穆,低沉苍凉地和唱着:“天命何归兮,四海飘篷……”
    山腰之上,以墨家为首的百家诛暴之士齐聚,闻听歌声,“现在就送你们归西!”
    滚木礌石排山倒海般从陡峭的山坡涌下,铁镞箭尖厉地啸叫着,如急雨般飞下。
    学问之争,素来如此!
    (本章完)